1984年的電影"教會"當年我並未看過,
因為光啟老師的分享借給我藍光DVD,
讓我能一賭這幾位巨星連恩尼遜,傑瑞米艾朗與勞勃狄尼諾年輕時的帥樣子!!
(尤其是勞勃狄尼諾~
真是帥斃囉!!!)
同時欣賞了光啟老師一直大大稱讚氣勢磅礡的動人配樂!!!
故事發生在中南洲印第安人的身上,
可以想見當自以為文明的歐洲人一入侵,
弱勢的他們只有被干擾與被改變的命運!
他們住在有著高高瀑布作為庇護的上游叢林,
卻有耶穌會的傳教士先來希冀他們改變信仰!
侵入者的下場死路一條並未澆熄上帝使者的熱情,
傑瑞米艾朗徒手攀爬懸崖峭壁上溯瀑布根本是自殺的行為,
導演當然要刻意製造幾回"滑手滑腳"的畫面讓觀影者一顆心懸在喉口緊張萬分,
來到蠻荒之地傑瑞米艾朗用象徵和平與愛的音樂化解了彼此的對立,
開始順利傳教!
但居住在城市的歐洲白人需要奴隸,
本是來獵抓印弟安人的勞勃狄尼諾為了女人殺死了胞弟懊悔萬分,
從此監禁自己鬱鬱寡歡,
神父傑瑞米艾朗帶著他來到當年他獵殺的原住民部落!
這一路,
為了自我贖罪的勞勃狄尼諾背著超沉重的一大包盔甲寶劍自我懲罰,
在翻山越嶺過程中差點因此害自己喪失性命,
尤其是背著那足以拉他從高處墜入萬丈深淵的沉重行囊,
赤手赤腳攀爬垂直高聳瀑布時,
更是驚險萬分到差點牽連別人!
終於抵達目的地,
我必須佩服勞勃狄尼諾為戲的努力犧牲:
全身無一處沒沾上土色爛泥巴,
也可以想見他們光著雙腳在這林地中攀行後必定傷痕累累!
完成了這一趟的贖罪之路,
印第安人看見往日抓了自己親朋好友的兇手當然以手刃相待,
但因為了解他的誠心歉意,
那利刃變成了切掉那沉重包袱的工具,
於是這最具代表性的一幕讓我感動萬分,
寬厚的印第安人嘲笑著終於能暫時卸下一切自責的又哭又笑勞勃狄尼諾,
(勞勃狄尼諾時在演得太棒了!)
我也跟著飆淚了!!!
傳教士將簡單的生產與搬運技術教導原住民,
讓他們生活更穩定共有共享,
並同心協力搭建出簡單的教堂,
在這世外桃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
因為耶穌會壯大的力量引起了政治力與天主教會的眼紅,
耶穌會傳教士怎麼可能讓這群野蠻人變成文明人,
但這群印第安人宛如天使般的吟唱著天籟聖歌,
仍未讓那些企圖繼續捕獵他們販賣為奴的白人善罷甘休,
最後來視察後的主教居然決定:
犧牲這部落的人民來換取耶穌會在歐洲繼續的生存,
堅持要耶穌會"聽話"離開這部落,
要求好不容易有上帝庇護的原住民離開教會重回叢林!
於是堅持不用武力的傑瑞米艾朗與部落女人小孩舉著十字架唱著聖歌
當然抵擋不了西班牙強勢的火力一一倒地死亡,
決定和部落民眾以武力對抗的連恩尼遜與勞勃狄尼諾
也只能在槍林彈雨中壯烈犧牲,
一場血戰後只留下幾名幼童堅強地划著船回到他們原來的家!!!
這部電影當然是在歌誦著這群耶穌會傳教士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偉大情操,
從中也批判了西葡兩國對於殖民區的暴力與剝削!
更悲哀的是,
當多方主張不同進行角力時,
往往結論不是對當事人最有利,
多數竟只為了彰顯"依照你的意見,我就輸了!
我比較大,所以要聽我的",
於是這荒謬的思維有了電影中故事的悲慘下場!
我不禁也思考起自己身為老師的角色,
到底是以"理"服人還是以"權"服人,
我們訂定的所有規範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
還是只為了方便管理甚至只是莫名"聽我的才對",
如果我們不能將這些教導到孩子的心裡頭,
只是讓他們表面服從或一昧要求他們要有好的態度,
這似乎沒達到教育的目的!
我期許自己能以貼近孩子的語言或是營造適當的情境,
讓孩子因為真的了解並願意這麼做而改變,
學習影片中傑瑞米艾朗用真心的愛去潛移默化孩子最心底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