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者"就像去年"海角七號"給我的感受一樣,
在又哭又笑後,
不僅一直沉浸在劇情之中,
更對於其中的音樂沉溺不已!
而"送行者"的主題曲對我的影響更深,
因為連在廣播中在聽到那悠揚的大提琴樂音,
我都還是會鼻酸感動,
也因此讓我很想去買原聲帶卻又遲遲不前!
(我應該還是會去買久石讓的"深琴款款"精選集吧!)

死亡是"送行者"另外一個重要議題,
對多數人而言,
死亡是恐怖的,
而死去的軀體也是令人害怕的!
於是扮演納棺角色的職業反而變成社會中默默被"歧視"一群!
男主角的友人與最親愛的妻子,
是那麼無法接受甚至覺得"骯髒"!
我想這也是不少人的觀感與影片中想要為殯葬業正名的部分!
於是影片中以我們每天要吞下肚的食物來切入,
他提醒了其實大家每天吃的美食都是動物的"屍體"呀!
人們不管是生吞或熟食這些"屍體"的當下是那麼愉悅與滿足,
又何必需懼怕與厭惡同類的屍體呢?!
當然澡堂大嬸去世的情節安排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
(整段過程又是狂流淚呀....)
它讓男主角的友人看到自己鄙棄的職業,
原來能將自己母親裝扮得如此安祥與美麗!
它讓男主角的老婆觀看與參與他的工作過程,
讓老婆明白原來他的工作是如此莊嚴神聖,
原來那些嫌惡的骯髒屍體都是某人的摯愛親友,
原來自己看輕與無法接受的都只是因為自己的不了解!

其實自己對於殯葬業只有敬意沒有嫌棄,
我唯一真正有接觸到的屍體是我的阿嬤,
那時要納棺前我媽咪與嬸嬸這些媳婦們幫阿嬤穿衣,
帶耳環時因為她們都老花而看不清了叫我去幫忙,
當下還真有一絲絲的恐懼感!
摸著阿嬤冰冷但仍柔軟的耳垂,
仍會忘記她已去世多日擔心自己粗手粗腳會傷了她!
我因此更加佩服這行業不但要膽大更要心細,
而他們不只服務已經去世的,
更重要是要讓在世的親友全都滿意!

影片中對於死亡的議題也透過許多畫面來呈現,
原本活生生嚇死人的章魚,
卻在夫妻倆好心放生後變成浮屍一尾,
這是電影中的第一具"屍體",
它似乎象徵男主角的音樂生涯也自此"死亡"畫下句點,
也讓觀眾們在這搞笑的情節中開始面對死亡的話題.
而逆流而上的鮭魚,
明明都要一死,
卻想要死得其所,
就算精疲力竭也要回到故鄉!
這也呼應電影尾端的父親角色,
其實拋家棄子的父親抑或是同事角色的母親,
心中想回家的心願是與那河中的鮭魚相同的呀!
常去澡堂泡湯的老伯原來在火葬場中工作,
他那一番對死亡的見解真是相當深刻與精闢,
每天面對死亡這扇門,
送走那麼多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們,
能說的只是:一路好走!來生再見!
而生前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物,
當那口氣一停下,
心臟停止了跳動,
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屍體",
人生何必爭什麼又搶什麼呢?

電影中有許多好笑的情節與對話,
都讓我一直邊哭邊笑著!
(火葬場工作老伯說
經營澡堂的大嬸生前曾想找他作為澡堂的接班人,
是因為他很會燒東西!
真讓我覺得超絕妙的!!!!)
如此完整完美的故事,
配合超敬業的男主角,
(從頭學習納棺與拉大提琴)
以及裡頭每一位人物的烘托,
搭著催淚的動人音樂,
讓我認為:它不該只是最佳外語片,
更勝過"貧民百萬富翁"應該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

p.s.推薦很棒的影評:
http://app.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cfm?action=edata&vol=209&eid=v2091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y05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