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連看了2本奧地利作家Christine Nostlinger的小書,
標榜為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我覺得更適合給大人們閱讀,
因為這是會讓我們思考教育方式的2本佳作!

覺得作者該是一位相當不滿”循規蹈矩””一板一眼”教育的人,
“罐”書中以工廠製作的超優異乖小孩,
卻無法與同年齡的孩子相處,
或是因此無法彈性去接受任何負面的資訊,
(例如他聽到媽媽唱著歌詞為捉弄別人的兒歌,
便痛苦流淚,
因為已被工廠設定為強烈排斥”壞”小孩的教育),
讓我們為人父母師長的檢討:
平時要求的”乖”孩子難道是完全正確?!
而真的符合我們心中的”乖”又會變成如何奇怪的一個孩子?!
(這樣的孩子不正入工廠所製造出來的一般沒人性!)
“搶”書中的父母本來就是要求孩子符合規範聽從指示的性格,
因為意外從倫敦來了一個骯髒成性,頑劣不冥,凡事唱反調的交換學生寄宿家中,
開始讓父母思考平時對孩子的管教與要求是否應該有所調整!
而兩本書籍的結局都是過度循規蹈矩投降,
看似惡劣的壞行為卻讓這個從罐頭裡出來訂做的孩子不被帶走,
(工廠送件錯誤所以要索回孩子,
於是只好將孩子教育為”壞”小孩使工廠的人們不想收回!)
頑劣的孩子反而因寄宿家庭家人的了解而多了包容並讓彼此相愛!
也因此讓我深深思考我們的教育幾乎就是讓孩子成為我們心中的那個樣子,
大部分的規定都會讓孩子有了固定規範但也失去了創意,
表面有了該做到的禮貌其實只是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知道如何應付大人,
我們教育孩子不該這樣不該那樣其實有時根本是壓抑了人的本性,
但身為一次要教導那麼多學生的我,
也不能否定這些基本規範的重要性,
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全班都必須進行的課程!
而就群體生活的社會而言,
人也不行完全沒有規範而為所欲為,
如此就可能在讓自己的自由與權利恣意伸張時妨害了他人的自由權利!
因此更覺得中國人自古講求的”中庸之道”真是相當了不起的論點,
而如何讓孩子有該有的守法概念
又不至於因過度社會化失去身為一個孩子的純真,
如何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自信特長時,
教導其尊重他人與將心比心,
我想都是相當值得不斷學習的一門高深學問!!

教育的制約真的是一股相當恐怖的力量,
因此我們對於孩子的教養要善用這特性,
當我們多多給予孩子正面肯定與加強時,
孩子會相信自己就是這樣優異的人物,
自然會讓孩子多朝往正向前進!
反之若不停給予負面的評價與不間斷地否定,
其實會讓孩子也因此認定自己真的是屬於這樣的奴才,
我們期待孩子改變的錯誤行為並不見得會因此而消失,
反而有可能讓孩子認為自己就是該有這樣偏差行為的人,
孩子有可能真的往歧途前進!
書中更強調了”愛”,”傾聽”與”尊重”是教育最重要的元素,
不斷諷刺與指責注重成績的膚淺與不當,
當然提醒了仍以學業表現來論定好壞的多數師長與父母,
該改變的不只是孩子的學習該更積極的態度,
其實我們仍斤斤計較分數的眼光才是最該先調整的!

兩部書籍都以相當輕快且富創意的故事寓教於樂,
他不逃避任何問題也不只提供一種解答的方式,
讓讀者在其中學習與思考,吸收與檢討,
讓我在這2部又有趣又感人的故事中,
想了許多未來帶班的方式與教育孩子的態度,
相信身為與孩子更親密的父母閱讀後,
一定會有更深刻的體悟與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ny05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