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集合,
10:00才開到烏山62號,
這段車程實在有夠遠,
尤其雙泰產道是100彎200拐,
開到我都有點暈車.
如果下次還要去,
我會從大溪的產道上去,
時間可能差不多,
但是舒服點.
10:10沿人家左側溪邊出發,
過小水泥橋後開始踏上坪溪古道.
坪溪古道為廢棄林道,
兩旁都是柳杉,
平緩好行,
有桶後越嶺的味道.
10:40路左側有一空地,
展望極佳,
龜山島清晰可見.
領隊宣布大休泡早茶,
實為趕快品嘗任爸的咖啡與Cecily的手工檸檬蛋糕.
11:20吃喝完了出發,
安哥覺得吃太好,
要多走一點消化熱量,
略過20公尺外的象寮古道叉路,
自動加碼稜線路.
這段路徑變小,
還算好走,
可能也是坪溪古道的一部分.
11:40遇太和山步道,
右往太和山鶯仔嶺山,
取左沿稜線往下到石空聚落遺址.
此段路徑整理的相當好,
經過數個竹林,
以為是農家的採筍路,
原來是接天宮的朝山路線.
http://blog.xuite.net/tchanq/myblog/44963319-2011.5.5%E5%A4%96%E6%BE%B3%E5%A4%AA%E5%92%8C%E5%B1%B1%E6%AD%A5%E9%81%93
12:30石空聚落,
只剩斷垣殘壁.
原本以為太和山步道是石空古道的一部分,
但是搜尋山友的紀錄,
石空古道目前定義是從外澳海濱到聚落的路徑.
但根據mori兄的紀錄,
石空從前應該也有直接越嶺的路線,
"在「噶瑪蘭廳志」紀事「入蘭孔道」上有記載:
「茲查有一路,
地甚寬坦,
毋庸多涉深溪、重經峻嶺;
只由頭圍砲臺外,
斜過石空仔山,
六里至鹿寮(一名待牛寮),
再十二里至大溪,
又十二里至大坪,
二十里至雙溪頭,
雙溪頭二十里出淡屬之水返腳,
再二十五里便抵艋舺矣。"
而這篇紀錄的石空古道就是我們走的太和山步道,
但是根據蕭郎的紀錄,
在太和山步道東邊有一條山徑經過石坑山西側也可越嶺,
哪條才石空古道?
與安哥討論後不敢確定,
看來還得去一趟.
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49F7276114E1936E&k
12:40遇一古厝,
有別於一般土角厝,
是夯土為牆,
木材竹子為樑衍,
覆以茅草為頂.
感謝土牛大師解說,
阿密陀佛.
一夥人就在古厝旁的溪邊開伙,
感謝享受與Cecily為大家掌廚準備美食.
14:10沿產道向左出發.
約10分到金頂接天廟,
左方明顯路徑往太和山步道,
廟祝好心的告訴我們右方竹林小徑才是往象寮古道/頭城農場的路徑.
14:30小徑結束,
接上產道.
無明顯路標,
向左續行.
14:45象寮古道叉路,
直行產道.
15:00經過鄭墓,
頭城農場後門來到藏酒酒莊大門,
進去每人還要門票100元!
不是付100元喝酒喝到飽,可惜.
15:20梗枋古道入口.
梗枋古道不像草嶺古道是官道,
只是從前商旅來往北宜的一條捷徑,
因此開路的規模以及維護都比不上草嶺古道.
一開始是水泥階梯沿稜線往上.
約15分後到更新路138民宅,
目前已無人居住.
過民宅後為土徑,
坡度漸緩.
之後遇廢棄產道,
沿產道腰繞緩上.
最後又轉為土徑陡上越嶺鞍部.
這條路徑應該更改多次,
不完全是古時的路線.
即便如此,
行走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先人翻山越嶺的辛苦.
16:30越嶺安部H540m.
稍微等候Cecily,
享受以及Polo,
三人唱著「舞女」緩步徐行翩翩到來,
消遙自得.
越過鞍部後直行下行約10分越溪接回坪溪古道.
17:00溪邊休息,
又是蜜香烏龍茶,
又是咖啡,
又是桂圓枸杞紅棗茶……太爽了.
17:50回烏山62號人家
全程約10.9km,
爬升約700m,
行走時間約4h20m,
休息時間約3h20m.
晚餐來到雙溪街上"蘇義興餐廳"大快朵頤,
然後才依依不捨踏上歸途!
- Apr 06 Fri 2012 21:43
坪溪古道+石空古道+梗枋古道(老公的文字紀錄)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